
潮汕新婚之日请来有才情的伴娘姨,吟诗作对,俗称“做四句”
在潮汕许多乡村,自古以来就有闹洞房“做四句”的风俗。宽裕人家新婚之日请来有才情的伴娘姨。闹洞房时,就会成为一场热闹的斗诗会,很是风趣。...
在潮汕许多乡村,自古以来就有闹洞房“做四句”的风俗。宽裕人家新婚之日请来有才情的伴娘姨。闹洞房时,就会成为一场热闹的斗诗会,很是风趣。...
潮汕地区一种特有的成人礼俗。有15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旧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或另择日为孩子备办三牲果晶拜别公婆神(俗称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可...
渔船是渔民出海捕鱼的重要工具,渔民能建置渔船是件莫大的喜事。揭阳榕江塘口村,有村人新置渔船首先敬拜妈祖,然后给全村男丁分送大饼的习俗。 大凡渔民下海捕捞,...
南澳为“耕三渔七”之地。渔民以海为生,死生祸福,在旧社会,取决于狂风恶浪的瞬息之间,出海靠神靠佛及靠天吃饭的思想构成他们的独特习俗: 每年农历正月初五...
潮汕平原,每个村庄都有池塘。池塘常在村前、村旁,每个几亩宽至十几亩宽不等。这些池塘不仅与村庄风水讲究有关,也是村人妇女洗衣、男人及孩子夏天洗澡所不可少的。这...
潮州昔有胥民,宋时已有记述他们受雇帮潮州通判陈尧佐捕鳄鱼,“会胥网于渊,获始化者以献”。他们世代以舟为居,萍泛无定,活动于江海之上,以操舟载运和捕鱼为生,不...
南澳是海岛,以渔为业,渔民非常尊崇妈祖。妈祖就是天后圣母,农历三月廿三日是妈祖诞生祀辰,渔民家家户户“做妈生”虔诚祭拜,庙前演戏,热闹非常。相传北宋建隆元年...
跳白是一种船名,也是一种捕鱼作业方式,其特点是既不用网,也不用药杀电触,是一种很有趣味的诱捕方式,完全让鱼自己跳上船来。此种捕鱼方式的出现和盛行,可以看出古...
沿海沿江渔民船民吃鱼时,吃了上边要吃底面,必将整条鱼骨拉开或将底面鱼肉剔出,不能将整条鱼翻转过来。他们讳忌翻转的动作和讲“翻”字。沿海其他居民受渔船民影响,...
南澳岛这个只有6万多人口的小县,渔民就占了7成。勤劳的海岛人民,世代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改革开放前的南澳,山是穷山,海是险海,渔民兄弟只能靠着小竹...
在云澳渔乡,渔民总是用橹当桨,摇着前进。为何不用桨而用橹呢? 相传福建有一位手艺高超木工,名叫阿鲁,逃荒来到云澳,见渔民出海打渔,用一只长条状的木船,划具是...
饶平县沿海的渔、船民长期在海上同风浪作伴,与船只相依,总祈求“吉祥如意”,“顺风得利”。因而,从船上到海上,帆桅舵桨处处有规、衣食住行头头是道,其乡情习俗尤有...
“乌鹅白鹅,从有掠到无。”这是流传于南澳岛的一句俗话。所谓“乌鹅”,便是黑海豚;所谓“白鹅”,便是白海豚。“浑身滑溜溜,一夜泅九州”的海豚,自古以来在南澳海...
南澳渔民在建造新船前,要先择好日子;在安龙骨之际(即船的中心骨架),要用妇女头上戴的银制高鬃(插上金红绫)放在龙骨上,这叫:“压槽母”,当师傅打上墨绳之后才...
揭阳渔湖镇塘口王、胡诸村是专业渔村,村民以捕鱼为业。这里向有演戏敬神祈求驱除蛇鱼确保丰收的风俗习惯。 , 渔湖江水随潮汐日夜涨落各两次,每逢天旱,资源减...
揭阳渔湖镇塘口王、胡诸村是专业渔村,村民以捕鱼为业。这里向有演戏敬神祈求驱除鱼确保丰收的风俗习惯。 渔湖江水随潮汐日夜涨落各两次,每逢天旱,资源减少,海...
榕江两河渔湖河段设置大型围捕鲚鱼渔区三处,由是逐渐演成一种标渔区捕鲚鱼演鱼戏的独特风俗。 这一奇俗的由来,当从渔区之捕捞说起。其捕捞鲚鱼之方法是先选择河面...
南澳岛上流传着许多鲎的俗语,如“老实过鲎”、“枭过鲎母”、“好好鲎破肠”、“做鲎无血”等等。 南澳岛渔民捕鲎有一种经验,那就是先捕鲎母,后捕鲎公。因为...